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市113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107所,其中转型为非学科69所,注销38所,“营转非”(营利性转非营利性)6所,“营转非”机构占运营机构比例为100%、占机构总数比例为5.3%,所有机构均实行预收费监管,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8月以来,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推进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今年8月初在全省率先明确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9月1日起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多次向全市17万余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温馨提示》《告家长书》,组织所有中小学生家长签订了不送孩子去无证无照培训机构的《承诺书》,发布九批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曝光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139所。疫情防控期间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暂停线下培训活动,复课实行严格审查,合格一家复课一家。
二是全面加强预收费监管。市发改委、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下发了《攀枝花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的政府指导价标准,2022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政府指导价。东区教育和体育局在全省率先开启了民办学校资金监管“云”模式,落实了“最低余额”制度和大额资金异动预警机制,实现了资金全流程监管。
三是全面完成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转发了《四川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做好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相关工作的通知》,截止12月31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即办学性质由“营利性”转为“非营利性”)全面完成,共有6所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非营利性。
四是全力做好维稳工作。市教育和体育局与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印发了《攀枝花市2021年暑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维稳工作方案》,与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信访局联合印发了《攀枝花市关于“双规双减”维稳应急处置预案》。市、县(区)有关部门多次专题分析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落实“双减”中存在的不稳定风险,进一步摸清了机构底数、加大了政策宣传、化解了涉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