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机制,保障入学。作为民生工程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禁止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择校费及实物。通过公众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提前公布办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转学的时间、地点和办理所需要的各项材料,缩短办理周期,确保按期入学。全面摸排情况,建立外来农民子女信息管理档案,2018年秋季学期共安置661名外来农民子女入学,入学率达100%。
加大投入,爱心助学。改善办学条件,丰富外来农民子女在校生活,近两年投入700多万元建设音、体、美等功能室735间,配备计算机2937台,23所中心校以上学校功能室达标率100%。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三免两补”、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和学杂费减免、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等各项惠民助学政策,累计资助各学段学生81688人次,兑现补助资金3267.8万元;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共救助人数2409人,投入资金193.6万元,切实减轻了负担。
整合资源,合力教学。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关爱外来农民子女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农民子女制度,随时掌握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注重外来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召开外来农民子女座谈会,联合团县委、关工委、县法院等部门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法制讲堂等爱心活动,为外来农民子女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6.1儿童节,5.4青年节等重要节庆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在活动中获得归属感,树立奋发图强、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