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教育和体育局将按照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康养胜地,多点发力,继续以抓政策、抓项目、抓资金为抓手,统筹推进区域教育高地建设、持续深化教育和体育改革、加强教育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举办高水平大中型体育赛事、推进 “康养+运动”体育产业发展等,建设区域教育高地和体育强市,全力推进教育和体育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区域教育高地建设。市教育和体育局将制定实施区域教育高地“357”实施纲要。创建“三大区域教育中心”,即区域教育质量中心、区域教育改革中心、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实现“五个区域领先”,即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区域领先、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区域领先、队伍结构与素质水平区域领先、学校建设与装备水平区域领先、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终身教育水平区域领先。推进“七个高质量发展”,即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中职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产教研结合”,民办教育“多元规范”,继续教育“开放持续”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教育和体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县管校聘、考试招生制度、课程与教学、教育评价等五个关键环节的改革。出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等重要文件。指导县(区)教育和体育局以及中小学校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推动体育管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青少年足球发展。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加强教育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3亿元,续建教育工程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10个。重点建设好西区市十中教学楼等11所学校校舍、食堂以及东区7所、仁和区2所、市直属1所学校运动场改造项目。尽快建成东区三森幼儿园、米易县城南幼儿园等项目。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或改造体育运动场地38400平方米。推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尽快完成攀枝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期建设,启动登山健身步道二期建设。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力争实现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比例达到85%的目标;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到2019年底基本消除大班额;大力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确保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4%;持续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开展《“研培行一体”教师体系建设》试点。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全覆盖推进骨干教师、校(园)长、班主任、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培养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积极举办高水平大中型体育赛事。力争举办1—2项国际赛事,3—4项国家级赛事,5—6项省级赛事。承办好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全国桥牌公开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四川省全民健身川西片区网球赛以及攀枝花市第八届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全面落实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项目布局,强化运动员和教练员保障机制建设,抓好业余训练,打好锦标赛。
推进 “康养+运动”体育产业发展。立足攀枝花特有优势,编制各县(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体育培训、场馆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户外运动项目、体育销售、体育产品制造、精品赛事进行招商,借助大型活动和赛事平台开展1-2次推介活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对接目标企业,力促签约。抓好体彩营销工作,不断提高体彩市场占有率和销量。
此外,市教育和体育局还将通过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抓实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着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加强教育体育交流合作、加强信息宣传和安全维稳工作、抓实脱贫攻坚和创文工作等方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力建设体育强市。